簡介
厭氧顆粒汙泥是由產甲烷菌、產乙酸菌和水解發酵菌等構成的自凝聚體,其良好的沉澱性能和產甲烷活性是升流式厭氧汙泥床反應器成功的關鍵, 顆粒汙泥的化學組成和微生物相對其結構和維持起著重要作用,顆粒化過程是一個多階段過程,取決於廢水組成操作條件等因素.
泥的基本特性
厭氧顆粒汙泥的形狀大多數具有相對規則的球形或橢球形,熟的厭氧顆粒汙泥,稱顆粒汙泥,表麵邊界清晰,徑變化範圍為0.14-5mm*大直徑可達7mm顆粒汙泥的顏色通常是黑色或灰色.
顆粒汙泥有良好的沉降性能,一般沉降速率為50-150M/H。粒汙泥的幹重TSS是揮發性懸浮物VSS與灰分ASH之和.VSS 主要由細胞和胞外有機物組成,通常情況下VSS占汙泥總量的比例是70%-90%.顆粒汙泥中Fe,Ca,Si,P,S均為大量元素Ca,Mg,Fe和其他一些金屬離子可能以碳酸鹽、磷、酸鹽、矽酸鹽或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於顆粒汙泥中
形成綜述
顆粒化過程是單一分散厭氧微生物聚集生長成顆粒汙泥的過程,是一個複雜而且持續時間較長的過程。影響因素很多, 顆粒汙泥的形成過程由多個階段組成①基體(可以是有機、無機材料)的吸引粘連過程。②微生物聚集體的形成③成熟汙泥的形成。
性能指標
混合物中有機物含量VSS大於60g/L;
菌泥有機含量VSS/TSS大於0.7±0.1;
有效汙泥顆粒度60%—70%;
沉降速率:20-100m/h;顆粒直徑0.5-2mm;
含水率90%;汙泥產甲烷活性一般大於
0.25KgCODremoved/KgVSS.d。
適用情況
造紙廢水、石化廢水、化工廢水、製藥廢水、檸檬酸廢水、啤酒廢水以及食品廢水等行業汙水處理係統中IC、EGSB、UASB等厭氧反應器的啟動運行